判后答疑释法理 当场履行化纠纷

2025-08-11 15:30
来源: 大悟县人民法院
作者: 张晏    浏览: 13

“一纸判决不是纠纷的终点,彻底化解矛盾才是司法的追求。”大悟法院城关法庭在处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案时,以耐心细致的态度践行这一理念。

     大悟法院在依法裁判后,主动跟进开展判后答疑、释法明理,全程督促执行进程,不仅有效消弭了当事人的疑虑与对抗情绪,更推动矛盾从“纸上解决”走向“实质化解”,生动展现了司法智慧与为民情怀。

     2023年12月,被告张某驾驶二轮摩托车与原告李某驾驶二轮电动车发生碰撞,造成李某受伤。事故发生后,双方在交警部门调解下自愿达成协议。一周后,李某因伤情严重住院治疗。经鉴定,其左侧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行手术内固定治疗,人体损伤程度构成十级伤残。

     李某与张某因赔偿事宜再次发生争议,李某将张某诉至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张某质疑李某的伤情与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大悟法院经细致审理,最终认定二者存在因果关系,依法判决张某赔偿李某相应经济损失。

    判决后,李某倾诉,受伤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家庭经济本就困难,急需赔偿款缓解压力。张某则满腹委屈,认为李某“出尔反尔”,同时强调自家经济条件有限,难以履行判决。

     为打破僵局,承办法官启动判后答疑机制,分别与双方深入沟通。面对张某,法官算清“法律账”,明确生效判决的强制力和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打消其侥幸心理;面对李某,法官结合双方实际情况算好“生活账”,引导其理解张某的经济困境,理性看待赔偿金额。最终,在法官的耐心疏导下,原告李某自愿作出让步,被告张某也尽力筹措6万元赔偿款,当场履行了义务,一场纠纷就此画上圆满句号。

     这起案件的化解,是大悟法院打破“一判了之”惯性思维的鲜活例证。大悟法院将司法服务链条延伸至判后环节,以同理心搭建沟通桥梁,通过答疑释法、跟进执行,实现了刚性裁判与柔性服务的精准结合,彰显了法院穿透式化解矛盾、执着追求“案结事了”的担当,也深刻诠释了情理法交融解纷的现实价值。

     下一步,大悟法院将持续深化判后答疑、督促执行等在内的全流程纠纷实质化解机制,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既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坚定力度,也能体会到司法为民的深厚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