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我打这么多电话,还不如省下时间多看卷宗,处理其他案子!以后不要给我打电话了。”
“你不要多费口舌了,这个案子我绝不接受诉前调解!对方耍赖,麻烦尽早立案。”
“非常感谢您坚定站在我们的角度,心怀热情,耐心细心,前后三次调解,解开了我们心里的疙瘩。”
很难想象,上述前后语气对比鲜明的对话,是我初次到立案庭调解案件时,同一位当事人对我说的。万事开头难,但勇敢迈出第一步后才会有海阔天空,我在立案庭首次独立调解成功的一波三折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直激励着我。
那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张华(化名)向李武(化名)借款二十余万元未还,李武起诉要求张华还款并承担利息。收到诉讼材料后,我发现该案标的额虽较大,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证据比较充分,且张华、李武系朋友,有调解解纷的基础,在征得二人同意后,我将该案录入了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并着手做二人的调解工作。
虽然该纠纷的化解过程一波三折,但张华、李武二人最终握手言和。收到案件材料后,我前前后后十几次电话联系当事人,发了十几个短信,历经三次线上、线下调解后,二人才解开心结。初次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电话连线调解中,张华认可欠款事实,也感谢了李武当年的解囊救急,他提出经济困难,希望李武免除利息并允许其两年内还清,李武认为张华没有还款意愿,故意拖延,称两年还款周期太长,不会减免利息,若张华不立即还钱就走程序,并直接挂断了电话。张华见状,态度也变得激动起来,表示既然李武不顾二人多年情谊,那也不用调解了,说完也气愤地直接挂断电话,初次调解以失败告终。
初次调解无果后,我认识到必须根据争议焦点有针对性地调解。经了解,我发现二人平时相处融洽,没有矛盾,起诉前李武曾多次找张华要钱未果,觉得张华不诚信,而张华觉得李武起诉没顾及二人多年交情,因此双方心中都憋着气。在调解中二人都对欠款数额无争议,仅对还款期限和利息计算方式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二人也都不想因此事影响彼此关系,我认为等双方情绪稍微缓和后,组织二次调解化解纠纷的可能性很大。两天后,我组织了第二次线上调解,有针对性地在还款时间和利息方面劝说二人拿出可行性方案,二人虽未达成一致意见,但态度有了明显的缓和。一天后,我再次接通双方电话,组织了第三次调解,当天下午,在调解室,我让二人主要围绕存在争议的支付方式和利息问题进行协商,达成协议后,这对老友脸上浮起了笑容。
张华、李武微笑着走出法院大门的那一刻,我也笑了,为他们握手言和欢喜!对于法院而言,这宗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仅仅是万千案件之一,但对我而言,这是我独自调解成功的第一件案件,意义非凡。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由我主持诉前调解的线上、线下案件已达三百余件,其中当事人诉前达成和解、撤诉案件达一百余件,当事人申请法院出具调解书案件四十余件。
犹记当时,刚到新的岗位上,诉前调解案件便纷至沓来,经验欠缺的我确实不适应,知识恐慌、能力恐慌,甚至担忧、有畏难情绪,不知从何入手。而这个案件调解成功是个很好的开头,慢慢地,我逐步理顺了诉前调解的思路和流程,每化解一起纠纷,内心就特别充盈。这段宝贵的工作、学习经历,也将敦促我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