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法院 “闪电保全、以保促调”推进小额借款合同纠纷实质性化解

2024-07-12 15:17
来源: 大悟县人民法院
浏览:24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低收入人群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代社会消费需求多样化,消费者通过小额贷满足即时的消费需求更加便利,小额贷市场得到爆发式增长。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小额贷机构信用评估不完善、行业监管不足,同时,借款人风险意识单薄,借款时未考虑市场环境和自身还款能力,特别是疫情后的经济复苏缓慢,借款后无力偿还,小额借款合同纠纷大量的涌入法院系统。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为高效化解小额借款合同纠纷,大悟法院积极探索“诉前保全+诉前调解”工作模式,以保促调,推进小额借款合同纠纷实质性化解。

    优化财产保全流程,变“法院找人“为”人找法院“。一是完善财产保全机制。2024年3月8日,大悟法院发布《大悟县人民法院诉前财产保全告知书》(以下简称《告知书》),明确申请条件和流程,告知风险与担保要求。在立案窗口设立财产保全专门窗口,开通咨询热线,方便当事人咨询和提交申请。二是畅通快速响应通道。畅通财产保全联动机制,立案部门与执行部门有效衔接,安排专人引导当事人通过“人民法院网上保全系统”提交线上申请,工作日上午提交申请,实现当日“申、审、裁、立”,即当日申请、当日审核、当日裁定、当日移送执行立案。工作日下午申请的,至迟不超过次日上午下班前作出裁定。2024年,大悟法院诉前财产保全网上申请率100%。三是简化保全申请材料。财产保全小额借款合同纠纷相较其他纠纷,具有鲜明的特点,即标的小、案情简单、财产线索查找难等,针对这些特点,大悟法院要求小额贷机构在提交保全申请时可不提交财产线索和财产查控申请书,由大悟法院依托最高院财产查控系统自行查找相关财产线索,当事人财产不足保全限额时,冻结借款人微信、支付宝等具有支付属性的APP账户,督促借款人及时主动联系法院,协商处理纠纷。财产保全被冻结后,借款人主动联系法院占比51.6%。

    巧用特邀调解力量,变“法院主导”为“双方协同”。一是发挥特邀调解力量。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大悟法院与9个特邀调解组织、30名特邀调解员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在大悟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专业化诉前调解办公室,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解模式,通过“多元调解”微信小程序视频调解等多种线上方式,提高调解的便捷性和效率,切实减轻当事人的诉累。二是完善沟通协调机制。采取保全措施后,法院积极组织小额贷机构与借款人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听取双方的意见和诉求。特邀调解员发挥桥梁作用,边调边普法,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促成双方及时达成和解。三是制定个性化调解方案。根据不同小额贷机构的不同诉求,大悟法院根据每件小额借款合同纠纷的具体情况,特邀调解员与当事人协同制定符合实际的个性化调解方案,包括还款计划调整、违约金减免等。

    赋予调解结果效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可”。一是加强诉前指导。督促当事人注册“人民法院在线诉讼平台”和“多元调解”微信小程序,引导当事人签署电子送达地址确认书,告知诉前调解法律风险。二是全流程线上办理。充分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多元调解”微信小程序,当事人初步达成调解一致意见的,由调解员线上提交调解笔录和调解协议,供当事人签字确认,当事人可自愿选择申请出具调解书或司法确认,两种文书均具有强制执行力。文书出具后,由法院通过12368电子送达系统送达文书。三是灵活变更保全措施。小额贷机构提出解除对借款人采取的保全措施,原则上予以同意。借款人提出解除对其采取保全措施的申请,要求其提供履行全部还款义务的相关证明材料后,予以同意。

    大悟法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强化“如我在诉”理念,准确适用诉前财产保全制度,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诉前财产保全案件中坚持自愿调解,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力争“以保促调、以保促执”,提高审判质效,促使案结事了,政通人和。